close

  廣州觀察
  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擬讓全島交通“慢”下來,計劃從中環路的6車道中騰出兩條車道給行人、自行車。項目環評前天已進入審批前公示階段。
  大學城中環路將兩條車道讓給行人及自行車,既是順應師生們的出行需求,也是對當年設計跑偏的一種微調。大學城據島為“城”,偏安一隅,除了少量游客,主力是教師、學生,交通壓力並不大,而道路依然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模式設計、修建,顯得有些“超前”,許多道路車流量不足。學生以步行、騎行為主,而自行車道、人行道又相對不足,因此兩者存在結構性矛盾。
  我更感興趣的是增加自行車道、讓全島交通“慢”下來的管理理念,堪贊。是的,我們一直奔跑,社會一直在奔跑,不斷追求更快的速度,快無止境,城市交通也不例外。驀然迴首,我們發現,以汽車文化為標誌的“快生活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——工作壓力、空間仄逼、交通擁堵、空氣污染等等讓人心煩意亂,正如英國歌手約翰·列儂所言,“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,生活已離我們而去。”
  所以,以步行、自行車為標誌的慢行系統被重新認識、重新拾起。一些城市不但大修綠道、推廣公共自行車,倡導市民“自行車+公交”的出行方式,個別城市還規劃專門的“自行車區域”,譬如哈爾濱。該市從去年開始就規划了9個“慢行區”,包括道里區的新一百、麥凱樂、曼哈頓等地。計劃在“慢行區”內設立專門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,並設置休閑椅、綠地、雕塑等。在“慢行區”,步行、騎行擁有更高的通行權,市民想走就走、想停就停。綠色、安全、舒適、休閑、愜意……正是“慢生活”追求的品質。
  大城市已經走上快車道,“慢”下來不容易,要求交通主幹道都闢出自行車道也不現實。我們可以做的有兩點:一在存量,在一些有條件的區域,譬如城鄉結合部、新的居民小區,多闢一些自行車道;二在增量,新規劃、修建城市道路時,為自行車預留位置。只要城市管理者意識到位,慢慢來,慢行系統自然就會做起來。
  (連海平)
  (原標題:慢生活,從騎行開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g92zgls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